風雨無阻

蔣麗華 王治珍

"……我實在告訴你們,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,就是作在我身上了。"(太二十五40)

表達真愛需要付出時間。華理克(Rick Warren)牧師在《標竿人生》中寫道:"你可以多賺金錢,但不能多賺時間。因此當你付出時間給人,乃是將你生命的一部分送給他"。在信友堂參與交通接送事工的弟兄姐妹,無論是牧師傳道還是決志信主不久的屬靈新人,正是將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時間奉獻出來。他們開著自己的車,風雨無阻地接送新朋友、行動不便或是交通不便的弟兄姐妹,將自己從主那裏領受的恩典與愛,傳遞給更多的人。

信友堂有不少老人家參加敬拜。由於行動不便,交通往往是他們上教會最大的障礙; 然而因為有了承擔接送事工的弟兄姐妹,多數老人每次去教會都可以坐上"愛心車"。老人們說,若不是出於弟兄姐妹的愛心關懷,他們就不可能按時參加主日敬拜、主日學、團契活動或是詩歌練唱。現在油價昂貴,弟兄姐妹願意花費金錢和時間,持久地關懷長者,原因只有一個"愛"字。

最近一年多來,有位弟兄從列治文到溫東接送住在同一幢老年公寓的四位長者。每到週六晚上,他都會主動打電話給她們,約定周日接送的時間,並詢問有什麼事需要幫助。老人中有位王姐妹一次因血壓太高,不能去教會參加主日敬拜和詩班事奉,這位弟兄就特地關照說:"我今天不關手機,晚上有事隨時可以叫我。"王姐妹的眼淚當時就忍不住流下來。一個周日,這位弟兄家中有些急事;但為了不耽擱老人們練詩,他先按時接她們去教會,再回家中處理急事,之後又趕回教會參加主日敬拜,一下午就往返了數十公里。

還有一對夫妻,住家遠在美加邊境;妻子前幾年動過大手術,身體非常虛弱。但他們除了主日崇拜的交通接送之外,還多年承擔金齡團契的事奉,從蘭裏開車,一路到新西敏、本拿比、溫哥華東區等地接送老人家。先生總是笑呵呵地開著車,太太則輕聲細語關懷著長者身心靈各方面的近況。那個景象,許多老人家至今記憶猶新。

新朋友接送,是交通事工另一個重要部分。不少慕道朋友是剛到溫哥華不久的新移民。他們沒有車,常因交通不便就不去教會。因此,負責接送新朋友的同工為了保證他們來到教會,往往費盡心思。有些新朋友住的地方較遠,負責接送的同工必須提前一個鐘頭出門;但他們不僅不辭勞苦,有時付出的代價甚至遠不止時間和油費。

不少弟兄姐妹知道這些發生在信友堂的真實故事:一位弟兄要接的新朋友很多,每當住家附近有車的弟兄姐妹剛好也因接送事工而分身乏術時,他就只好讓年近古稀的母親自己搭乘公交車來到教會。也有一位弟兄接送事工繁重,許多主日需在信友堂與本拿比之間往返兩次才能將新朋友接來敬拜,敬拜之後也需兩批才能將他們送回。還有一對家境僅是小康的夫妻,為了要多接送些新朋友,在當時不十分需要第二部車的情況下,硬是咬牙養了兩部車。憑信心新添購的那部車,經常在主日敬拜時才派上用場。也有不少夫妻把僅有的一部車用於交通接送事工,每當參與主日事工的配偶必須提早到教會時,總是自己搭乘公交車,毫不猶豫地把方便讓給被接送的長者或新朋友。更有一位姐妹看到教會事奉、交通事工的需要,並且不願成為他人接送的負擔,便憑信心買車學駕駛。上帝很幽默,雖然那陣子大家在晨禱會中常常為她代求,這位姐妹卻破記錄也似地,歷經九次路考才拿到駕照──也許上帝是要保證這位姐妹的接送事奉不出差錯吧。

在接送事工中,本文中提到的這幾件事,只能說是眾多故事中比較突出、偶為人知的例子。教會許多基督徒換車時都改買七人座的廂型車,由此就可以看出弟兄姐妹是普遍把交通接送事工放在心上的。其實,每位參與接送的弟兄姐妹都有各自的難處。他們的家庭、孩子、工作、學習跟你我ㄧ樣,都需要時間照顧。一位長期承擔教會接送事工的弟兄說,交通接送看起來挺簡單,只要有車,人人都可以做,可是實際上長期堅持下來則實屬不易。比如新朋友沒有說清自己家裏的地址,到了相約的時候又聯繫不上,接送的人就會耽誤許多時間去尋找或花很多時間等候,甚至會遲到。不過,這也正是操練我們耐心與恒心的好機會。基督徒可以完全靠著主的帶領來勝過一切難處。尤其寶貴的是,弟兄姐妹在接送過程中發生不便、甚至不快的事情時,往往真實地看見自己愛心的深淺,以致越事奉越謙卑、越事奉越感覺這是神所賜的恩典,使自己心意更新而變化。

接送決不是簡單的司機工作。當弟兄姐妹或是新朋友踏進車內的一刻,就如同進入了教會的走廊;尤其是新朋友,他們對教會的第一印象從上車就開始了。因此,接送者必須有服侍人的謙卑心態,急躁不得,更不能覺得接送是種負擔或施予,反而要多省察自己的不周之處。解除負面心態的秘訣是:在這個事奉中,我們真切體會到,藉著與對方細微的互動,我們的屬靈生命正在受磨練、得陶造。內心靠主得到真正喜樂,"無論做什麼,都要從心裡做,像是給主做的,不是給人做的"(西三23)。這樣,就不會在不知不覺中表現出血氣,而讓被接送的人心裡難受,不敢再麻煩我們。這樣,當我們目睹被接送的慕道朋友一周比一周更認識主,由疑惑不解到渴慕追求,由"外人"變成"神家裏的人",又由被接送到自己開始接送別人,我們心裏是何等感恩,何等欣慰,何等甘甜!

那麼,是不是一定要有車,才能參與交通事工呢?倒不一定。許多不開車的弟兄姐妹長期風雨無阻地堅持參加主日敬拜,他們自己想法子解決交通問題,把車位讓給慕道友,以此支持交通接送事工。招待、名牌同工都會注意到,一些老弟兄、老姐妹總是提前到場,他們多半是自己乘公交車,甚至換兩、三次車趕來崇拜的。一位家在幾公里之外、不開車的姐妹,從不主動要求弟兄姐妹接送,總是步行來教會崇拜、晨禱或預查。當人們關心詢問,她樂呵呵地說:"這路不算長,《羅馬書》還沒背完就到教會了!"今年十二月第一個主日風雪交加,更多弟兄姐妹頂風踏雪來敬拜主。雖然他們的鞋、褲都被?濕,他們愛主的心卻依然火熱。

使徒保羅曾經說過,"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,並天使的話語,卻沒有愛,我就成了鳴的鑼,響的鈸一般"(林前十三1)。願神感動更多有車的弟兄姐妹加入接送事工,來彰顯祂的大愛,來蒙受祂的祝福。信友堂也鼓勵主內不開車的弟兄姐妹把方便讓給長者和新朋友,自己乘公車或步行來敬拜主,來體會祂的恩典,來堅固在祂裏面的信心。

讓我們風雨無阻地同往錫安, "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","在愛中建立自己", 並且"長大成人,滿有基督長成的身量"(弗四16,13)。

作者蔣麗華來自上海,1995年來加,2007年復活節在本堂受洗歸主。作者王治珍來自上海,1995年在上海受洗歸主,1996年來加,參與本堂詩班事奉。

『本文經本刊編輯在原稿基礎上訪談教會相關弟兄姊妹、教牧之後,綜合而成。』

回堂刊總目錄    回首頁     回第 17 期目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