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我要賺得全世界!」

曾劭愷

我剛上中學的時候,認識了很多從台灣、香港來的新移民朋友。他們家境富裕,從小不愁吃穿,沒有生活的壓力,也多半不知努力上進。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,在這種環境裡耳濡目染,我也變得怠惰散漫,學業一落千丈。我爸媽明白孟母三遷的道理,就把我送到一所基督教學校。在那裡,我明白了努力用功的價值:聖經總是表揚勤奮的人、責備懶惰的人,可見殷勤儆醒是基督徒應有的美德。經過一個學年的努力,我的學業大有進步;於是爸媽又鼓勵我報考一所明星住宿男校,我也很幸運地被錄取了。入學之後,我拚了老命用功讀書,但看到周圍許多比我優秀的人,仍感到自己 「無法與日月爭光」。

有一個同學,修的全是資優班(AP)的課程,成績一向名列前茅,SAT還考了滿分,最後耶魯大學無條件錄取了他。同學對他既羨慕又忌妒,照理說他應該是很開心才對。他接到耶魯大學的錄取通知單時,的確是高興得跳了起來,但之後的幾個月,他總是鬱鬱寡歡,也幾乎不跟人說話。我看他悲慘的樣子,就對他說: 「你成就這麼高,應該感到高興才是啊!我都為你高興呢!」他很不屑地瞧了我一眼,好像在說: 「你明明心裡恨我,還說為我高興!」原來他為了得到那份成就,在學業的競爭中傷害了很多人,到後來他覺得周圍每個人都敵視他。確實,他在同學之間並不受尊敬,也沒有什麼朋友。有一次他對我說:「我不想活了!」我聽了嚇了一跳,很擔心他會自殺。我的擔心可不是杞人憂天,因為在我就讀那所明星學校的第二年,就有一個十二年級的學長,因為受不了課業壓力而自殺身亡了。

我們學校原本是以管教嚴格出名的。在校園及宿舍中,抽煙、喝酒、吸毒是絕對的禁忌,一旦被抓到,連改過的機會都沒有。我們那一屆有兩個同學為了紓解課業壓力而偷偷吸食大麻,學校發現了,立刻勒令他們退學。但後來我們的新任校長卻不以學生身心的健康為意,他關心的只是能不能把更多的學生送進美國的一流大學;或者說,他關心的是學校的經營績效是否亮麗耀眼、穩居加國中學寶座。這位校長一心盼望學生能夠獲得最高的成就,卻不在乎學生使用什麼手段、付出什麼代價。我畢業以後回學校宿舍去探望朋友,學弟們告訴我,他們那一屆被長春藤盟校錄取的人數,比從前幾屆的平均錄取率多了一倍有餘;他們又告訴我,自從我這一屆畢業以後,學校就不干涉學生吸大麻了,甚至有大批的學生在宿舍裡開設所謂的「大麻飯店」,舍監都視而不見。

有人以為中學生所以吸毒、自殺,是因為他們正處於叛逆、徬徨的人生階段;只要進了大學,有了成就感,就能穩定下來了。但《College Confidential》的統計告訴我們,事實並非如此:哈佛、耶魯、普林斯頓這三所最頂尖的大學,是長春藤盟校中自殺率最高的,甚至還有一個女學生是先殺了室友然後自殺的。在這三所大學裡面,百分之十的學生認真考慮過自殺或曾經自殺未遂。這些學校的學生擁有最高的成就,輝煌的人生唾手可得,為什麼這麼多人要自殺?我從前就讀的明星學校,裡面都是 「好學生」 ,為什麼一旦禁令解除,吸毒的人比普通中學還要多?

我周圍有很多優秀的人,他們屬世的成就是我望塵莫及的。他們當中有的人是為了崇高的理想而努力,但更多的是立志要 「賺得全世界」 。他們努力,是為了要成為人中龍鳳、把別人比下去,好得到屬世的成就而努力。但就算賺得全世界又如何呢?他們因此就能滿足嗎?為了成功而犧牲家庭、友誼、健康,人格扭曲了、精神異常了,甚至失去活下去的動力,值得嗎?

耶穌說: 「人若賺得全世界、賠上自己的生命、有什麼益處呢?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?」 (太十六26)

耶穌告訴我們,不要把屬世的成就當成努力的目標。沒有錯,聖經教導我們要勤奮工作;耶穌更告訴我們,假如我們浪費了神給我們的恩賜,我們要受到嚴重的審判﹝太廿五﹞。但我們不是為了成就本身而努力,我們更不是為了把別人比下去而努力。假如這些事情成為我們努力的動機,那麼耶穌警告我們:就算你能賺得全世界,你的勤奮努力必定使你賠上最寶貴的生命;你會傷害那些愛你的人,你的人生會變得本末倒置,你活得沒有意義,你的生命失去價值。
聖經告訴我們,我們要勤奮敬業,但我們努力的動機很重要。我們當醫生是為了賺錢、為了受人尊敬,還是為了幫助人?我們從政是為了抓權,還是為了使社會更安定?對基督徒來說,我們在這世上努力上進,目的是為了榮耀神,還是為了榮耀自己?財富、地位、權力,這些事情本身沒有什麼不好,但假如它們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,那我們的動機就有問題了。耶穌告訴我們:不要為了賺得這個世界而努力,我們努力的背後,應該要有良善的動機。

耶穌的話好像是針對基督徒說的,但事實上,祂也講給非基督徒聽。因為非基督徒也可能有良善的動機;事實證明,很多優秀的非基督徒有很好的職業道德。上帝賜給所有人的 「一般恩典」 (common grace)裡面,也包括所謂的 「一般善行」 (common good,有別於『蒙恩的善行』─saving good) (註1)。非基督徒當然不可能為了榮耀上帝而活,他們的善行也不能使他們得救,但這並不表示他們裡面一點良善的動機都沒有。聖經告訴我們,人人都是罪人,但人人皆有善性,因為人人都有神的形像。對基督徒來說,聖經的教訓是為了幫助我們過聖潔的生活、討神喜悅;對非基督徒來說,聖經的價值觀也可以幫助他們按照神所定的道德倫理處世 (註2)。因此當耶穌警告我們: 「不要為了賺得世界而賠上生命」 ,祂不但對基督徒說,也對非基督徒說。

聖經裡面有一位智者,名叫亞古珥,他這樣向神禱告: 「我求磛漭顙ヾA在我未死之先,不要不賜給我。求磛炵穈痔M謊言遠離我。使我不貧窮、也不富足。賜給我需用的飲食,恐怕我飽足不認瞗A說 『耶和華是誰呢』;又恐怕我貧窮就偷竊,以致褻瀆我神的名。」 (箴卅7~9)亞古珥不求富貴功名,但也不求 「四大皆空」 ,他求的是一生敬虔度日。就連不認識神的孟子都說過 「富貴不能淫、貧賤不能移、威武不能屈,此之謂大丈夫」 ,他追求的不是富貴名利,而是不論在什麼情況下,都能作一個正直的人。

當然孟子比不上亞古珥。亞古珥深知人性的軟弱,所以求神讓他不要太富有也不要太貧窮;西方人秉持這種精神,創造了中產階級文化 (見Francis Schaeffer《理性的規避》 ),成為現代世界經濟的原動力。孟子以為人真的可以 「富貴不能淫、貧賤不能移」 ,殊不知絕大多數的人是 「富貴則淫、貧賤則移」 。中國幾千年以儒教治國,越治越 「阿Q」 ,已經證明孟子這句話治不了人性的劣根。但孟子說得出這種話,也是因為神將普遍的善性放在他裡面 (註3);可見不管我們是不是基督徒,心裡都曉得不應以追求世間名利為人生的目標,而應求為人處世剛正不阿。引申保羅的話說,這種人生責任是 「明明可知、無可推諉」 的(羅一20)。

但不管我們是不是基督徒,我們內心的私慾都在呼喊: 「我要賺得全世界!」 一旦努力的動機錯誤,這種人性的驕傲會誘使我們為達目的不擇手段;它會害我們賠上最寶貴的生命,意思是,這種私慾會使得我們的生命失去價值(是的,不信耶穌的人,生命雖然沒有永恆的意義,但還是有崇高的價值)。更糟糕的是,我們若看不清私慾的真面目,等到為人父母時,還會 「望子成龍、望女成鳳」 ,甘願犧牲自己的愛好與理想,將時間和金錢一股腦兒投資在兒女身上,一心期待他們出類拔萃,甚至代替他們作職業抉擇。

很多父母要孩子多讀書長見識,等發現兒女醉心於文史哲時,他們趕緊說理工商才有前途;也有很多父母督促孩子從小練琴畫畫,等兒女表明想從事藝術工作時,他們卻說作醫生才有社會地位。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。他們的兒女對父母的價值觀或許照章全收而變本加厲,或許屈意承歡而鬱鬱寡歡,或許陽奉陰違而誤入歧途,或許抗拒叛逆而兩代失和,甚至因為難以兩全而乾脆自我了斷。諷刺的是,這些父母犧牲了自己的愛好與理想,他們一生最大的目標,竟然正是要逼使兒女犧牲自己的愛好與理想。表面上這是偉大無私的愛,其實還是攙雜了虛榮心和控制慾;他們雖然口口聲聲說 「這一切還不都是為了孩子好」 ,他們的潛台詞恐怕仍然是 「我要(我的孩子)賺得全世界」 。總之,父母這種扭曲的價值觀不但害了自己,更禍延他們所至愛的兒女,以致代代之間愛恨糾葛,難有寧日。

兩千年來,耶穌的話語不斷對你我的價值觀發出挑戰:我們所追求的,對我們有什麼益處呢?我自己曾經立志要上美國一流的大學,要考取醫學院,還想過要當大唱片公司的錄音工程師,那時我追求的是博得世人的肯定。倒不是說我所嚮往的成就本身於我有害,而是我的心態實在有問題。後來我想到耶穌的話: 「人若賺得全世界,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什麼益處呢?」 這句話逼得我無言以對,我內心深處知道這種屬世的價值觀是很變態的;經過一段時間的掙扎,我終於向神悔改,求祂幫助我在面臨前途抉擇時能站穩腳跟,順服聖經的價值觀。我知道前面的路還長,時時需要聖靈提醒;我也深願我們都不要逃避耶穌的挑戰,認真面對這個問題: 「人若賺得全世界、賠上自己的生命,有什麼益處呢?」

(註1) Louis Berkhof, Common Grace: 「這是一種普遍的恩典,它不能使人免罪,也不能洗淨人性的污穢,更不能讓罪人得著救恩;但它能減少罪惡所帶來的破壞,保持世間的道德倫理,幫助人過正常的生活。」 (筆者譯)
(註2) 見Jay E. Adams,《聖靈的勸戒》
(註3) 請注意,孟子的話並不是上帝的 「普遍啟示」,而只是對普遍啟示的回應。

作者來自台灣,94年隨父母移民溫哥華,98年復活節在本堂受洗。現參與司琴、加百列團契、英語崇拜等事奉,並擔任本拿比區信友之家副組長。

回堂刊總目錄    回首頁     回第 14 期目錄